中国大洋21航次自2009年7月18日于广州启航,2010年5月28日返回青岛,历时315天,航程约53300海里,经历8个航段,调查区域涉及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。中国大洋第21航次是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大洋协会领导下组织开展的,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航次组织实施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船舶保障,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、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29个单位,约216人次参加了航次工作。?
此次大洋科考开展了深海底多金属硫化物、富钴结壳、多金属结核、深海环境、深海生物基因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,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大洋调查航次,具有目标区多、空间跨度大、时间长、高新尖设备应用多等特点,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。在大西洋我国首次发现多金属硫化物,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观测和取样型水下机器人(ROV)试用成功,海底地震(OBS)和深海声学深拖新技术装备应用等均取得了辉煌的成果,获得了历史性突破。?
自2007年大洋19航次我国在西南印度洋发现第1个海底热液区起,经过三年多努力,迄今为止我国已在世界三大洋发现了17个海底热液区。?
大洋21航次第五-第八航段在2010年执行,本年度取得了三大突破和五大亮点,高科技设备使航次工作如虎添翼。?
一、?三个突破?
1、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完成大规模海底地震台阵探测调查,开创了我国在大洋中脊开展海底地震探测的先河,填补了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地震探测的空白。?
2、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取得大范围出露的超基性岩,并用拖网和电视抓斗采获大量超基性岩,为研究超慢速洋中脊的地质构造及热液成因提供了宝贵的样品。?
3、首次对东经90度海岭和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环境调查。?
二、?五大亮点:?
1、在西南印度洋再次发现极难被发现的非活动热液区;?
2、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发现大片出露的超基性岩;?
3、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大片出露的超基性岩采集到大量样品;?
4、首次对洋中脊热液活动区进行近底地震台网探测;?
5、成功回收了我国第一个在热液区布放的锚系,获得长时间序列的近底流场变化资料。